互联网大厂的AI战略地图分析

2024年初夏,一则亿元级融资消息震动AI圈:阿里巴巴领投核聚变初创企业诺瓦聚变。这家聚焦AI数据中心能源供给的初创公司,成为阿里在AI战场落下的又一枚关键棋子。与此同时,京东在一天之内连续官宣领投三家具身智能项目的动作,美团、蚂蚁在机器人赛道密集出手——三年前在收缩潮中沉寂的大厂战投部,正在AI的风口上集体复苏。
这不是简单的资本回流,而是一场围绕未来技术制高点的战略卡位赛。 当生成式AI浪潮席卷全球,互联网巨头们重新将战略投资提升为核心议程。但耐人寻味的是,尽管目标一致——抢占AI时代的船票,它们的投资路径却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分化。
阿里的全链条野望:从核聚变到人形机器人
2023年,阿里战投部门因团队缩减传闻备受关注。然而不到一年时间,它已成为生成式AI投资浪潮中最激进的猎手之一。据创投通数据显示,阿里系今年公开投资事件达10起,其中7起以集团为主体,3起来自阿里云战投。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项目精准覆盖了从能源到应用的AI全链条:
在上游能源端,诺瓦聚变的天使轮融资是阿里向颠覆性能源技术的关键押注。这与阿里CEO吴泳铭的战略遥相呼应——他曾宣布未来三年投入超3800亿元建设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一位接近阿里云战投的知情人士透露:“核聚变这类项目,指向的是降低未来AI算力的底层能源成本,是真正的源头布局。”
在中游算力层,阿里云战投锁定了硅基流动(AI计算基础设施)、环界云计算(云原生)、BetterYeah AI(Agent开发平台)等关键节点。而在模型与应用层,阿里集团战投的出手更为广泛:从年初引发行业震动的月之暗面(据《暗涌》报道,阿里以7.9亿元获取其36%股权),到机器人顶流宇树科技,再到家居定制平台氧屋东西,显示出既抓前沿技术,又促电商协同的双轨逻辑。
“阿里事实上在构建一个AI能力闭环,”一位长期观察大厂战略的基金合伙人分析道,“上游确保稀缺性与议价权,下游通过场景协同创造增长空间。”但这套看似完美的蓝图也暗藏挑战——高资本消耗与跨部门协同效率,正考验着这套庞大体系的运转效能。
具身智能的激进派:蚂蚁、美团、京东的机器人狂热
当阿里铺开全产业链时,蚂蚁、美团、京东却将弹药密集倾注在同一个靶心:具身智能。2025年堪称中国机器人投资元年,而这三家正是最凶猛的“捕手”。
蚂蚁集团堪称今年最具连贯性的机器人投资者。其出手项目高度聚焦:星海图、星尘智能、宇树科技、灵心巧手均属具身智能产业链。更引人注目的是,蚂蚁同步成立了全资子公司“蚂蚁灵波科技”,专门研发家庭、养老、医疗机器人。一位了解蚂蚁的投资人点破关键:“蚂蚁在找自己能发力的切入点。投资既维持科技属性,又盘活沉淀资金——这是笔多维度的账。”
美团的机器人布局则带有鲜明的延续性。从早期横扫普渡科技、高仙机器人、史河机器人(高空作业特种机器人),到今年连续下注星海图、它石智航、自变量机器人、银河通用等具身智能项目,美团的逻辑始终如一:围绕本地生活场景,建立机器人生态护城河。记者注意到,美团战投与美团龙珠常联手出击,形成“战略协同+财务回报”的双轮驱动。
京东的爆发最为突然。5月对智元机器人的投资尚未引发波澜,7月其突然提速:连续领投千寻智能、逐际动力、众擎机器人等。一家近期获得京东投资的机器人公司内部人士透露:“京东短期内最看重的,是我们与京东云、数据平台及自研大模型的结合潜力。”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京东更直接宣布其具身智能品牌JoyInside将接入逐际动力、帕西尼机器人——资本布局正快速转化为业务协同。
静默者逻辑:字节的自研雄心与腾讯的定力
当同行在投资战场高歌猛进时,字节与腾讯展现出迥异的静默姿态。
字节跳动的战投部自2022年调整后几乎停滞。据创投通统计,2025年其唯一公开投资是虚拟形象企业影眸科技。但这绝不代表字节远离AI战场——一位接近字节的人士向记者透露,公司内部设定了堪称激进的AI商业化目标:“2025年对外销售10亿token/天,2026年目标100亿token/天。”为实现这一数量级跃升,字节选择强依赖自研与业务协同,其关联基金锦秋资本虽投资了宇树科技、生数科技等项目,但主体业务线始终牢牢掌握自研主动权。
腾讯的审慎则体现其一贯风格。2025年其公开投资达21起,覆盖教育、医疗、企业服务等多个领域,却未显露明显的AI聚焦。尽管腾讯参与了智元机器人、宇树科技、乐聚机器人等具身智能项目,也对MiniMax、智谱等大模型有过出手,但整体节奏克制。多位互联网观察人士指出:“腾讯擅长在行业混沌期保持定力。尤其当前AI应用层尚未定型,过早重仓风险极高。”
殊途同归:巨头的生存逻辑
这场分化背后,折射的是中国科技巨头迥异的生存哲学与资源禀赋:
- 阿里依仗充沛现金流,敢在核聚变等远期技术下注;
- 美团、京东扎根实体场景,将机器人视为服务落地的抓手;
- 字节信奉技术自研,以工程能力替代资本布局;
- 腾讯的定力则源自多次技术周期中的经验沉淀。
一位曾任职多家大厂战投部的投资人总结道:“你可以清晰看到企业基因如何影响决策——电商系看重产业协同,内容系依赖技术闭环。但无论路径如何,大家都在警惕同一件事:被颠覆性技术甩下船。”
当京东的具身机器人在世界机器人大会现场精准抓取货物,当阿里实验室里的核聚变装置发出幽蓝光芒,当字节工程师为百亿token目标彻夜调试模型——中国互联网的AI竞赛已进入深水区。战投部门的活跃身影背后,是巨头们对技术革命既渴望又焦虑的双重心态。
这场资本重构未来的竞赛中,没有绝对的赢家模板,只有最适合自己的生存策略。 唯一确定的是,当所有巨头都将目光投向同一条地平线,那条被AI照亮的未来之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现实延伸。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专业建议。使用本文提供的信息时,请自行判断并承担相应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