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文章列表
服务器

服务器有哪些类型?该怎么选择?

小七
2025-11-10
1天前
服务器有哪些类型?该怎么选择?

各位家人们注意啦!服务器到底该怎么分类,今天豆腐哥就给大家整理了一份详细的分类指南,看完这篇就能成为半个服务器专家!

一、按产品形态分类:从塔式到刀片,物理形态决定部署效率

服务器最主流的形态是机架式,其他形态还有塔式、机架式、刀片式等;如下图所示:

1. 机架式服务器(主流占比94%)

  • 标准规格:1U(4.4cm高)、2U(8.8cm高)、4U(17.6cm高),适配标准机柜
  • 优势:高密度部署、集中散热、易扩展
  • 典型产品:戴尔PowerEdge R760xd(2U)、华为RH2288 V5(2U)
  • 局限:维护需专业工具,单机扩展能力有限

2. 塔式服务器(占比不足1%)

  • 设计特点:立式机箱类似PC,标配风扇散热
  • 适用场景:小型企业办公环境、实验室
  • 创新方向:支持导轨转换(如联想ThinkServer TS460)

3. 刀片式服务器(占比约3%)

  • 核心技术:共享电源/风扇/网络模块,单机柜集成20+刀片
  • 代表产品:浪潮NF5488M6刀片(支持GPU扩展)
  • 成本:初期部署成本高,适合大规模集群


二、按CPU数量分类:路数决定算力天花板

在服务器领域支持CPU数量称为“路”,比如单路、双路、四路、八路,指的是1、2、4、8颗处理器,当然超过1颗后多CPU间是需要通过互联链路进行连通和协作,比如Intel的UPI、AMD的xGMI,都是用于多CPU之间互联的;下图是Intel至强可扩展处理器在双路、四路、八路的服务器平台上,CPU直接的通过UPI进行互联的方案。


路数CPU数量典型应用架构限制
单路1颗中小型企业ERP、办公OA仅支持基础计算
双路2颗数据库、虚拟化(占比91%)需平衡内存带宽
四路4颗高性能计算、视频渲染需支持NUMA架构
八路8颗超算中心、基因测序依赖专用芯片组

值得一提的是,双路服务器可以支持1颗CPU运行、同样四路服务器也支持安装2颗CPU运行。不过支持四路或者八路的服务器在选择CPU时也要看CPU是否支持,比如Intel八路平台一般要至强可扩展处理器8系列的CPU。


三、按国产化程度分类:信创替代加速推进

从信息安全的角度国内很多行业和领域都要求信息化建设以信创产品为主,搭配Intel、AMD CPU的服务器称为非信创。但是信创并非仅仅是CPU,还包括OS、数据库、中间件、大模型等等,下图中国信创服务器产业链图谱供大家参考!

六大国产CPU阵营:

厂商架构代表芯片生态优势
海光x86海光三号兼容Intel生态
鲲鹏ARM鲲鹏920华为生态链支持
飞腾ARMFT-2000+/64政府采购优先
龙芯LoongArch龙芯3A6000自主指令集
兆芯x86开胜KH-40000兼容Windows/Linux系统
申威SW64申威26010超算领域领先

市场数据

  • 2024年信创服务器采购金额:党政21%>金融7%>电信9%
  • 典型案例:金融行业优先海光/鲲鹏(兼容性最优);政务系统优先飞腾/龙芯(自主可控评分更高)


四、按GPU配置分类:AI时代的算力引擎

最近2年最火的服务器产品要属GPU服务器了,也叫AI服务器、加速服务器,核心逻辑是支持更多的GPU,和标准服务器相比GPU服务器有哪些不同呢?我做了个思维导图供大家参考:

比如很多算力圈熟悉的4U8卡GPU服务器、H200整机,这类产品都属于GPU服务器,通用服务器自身在产品定位上并不能很好的兼容和支持各类GPU卡。GPU服务器四大技术分支:

  1. 1. 基础型GPU服务器
  2. 2. 高密型GPU服务器
  3. 3. 推理专用服务器
  4. 4. 异构计算服务器


五、按散热方式分类:从风冷到液冷的效率革命

风冷散热(传统方案):像吹电风扇,用风扇吹走热量,但CPU太烫时容易“宕机”。

液冷散热(新型黑科技):像人体出汗,用液体循环带走热量,PUE值低至1.05(越接近1越省电)。

两种流派:


  1. 冷板式液冷:水冷板贴CPU,成本低(占市场82%);
  2. 浸没式液冷:服务器泡在绝缘油里,散热效率翻倍(阿里/腾讯在用)。



六、按部署场景分类:边缘计算的崛起

很多客户对服务器硬件可能并不了解,经常会根据业务场景进行服务器分类,比如数据库服务器、邮件服务器、Web服务器等,当然也有根据部署场景进行分类的有边缘服务器、云服务器和模块化服务器,这个叫法没有标准,怎么叫都对,大家不用纠结就好。

三大新兴场景:

  1. 1. 边缘服务器:像边防战士,部署在基站、工厂车间,扛住-40℃严寒。
  2. 2. 模块化服务器:像写字楼白领,驻扎在恒温恒湿的数据中心。
  3. 3. 云原生服务器:像网约车司机,随叫随到(弹性伸缩),支撑双十一百万并发。


七、按国产化品牌竞争格局

时间往前退20年,国内服务器市场主要是HP、Dell、IBM的天下,最近10年国外品牌服务器的销量逐年递减,国产品牌的服务器,例如浪潮、华为(超聚变)、曙光(宁畅)、H3C等迎来快速增长。

2024年市场份额TOP7:

  1. 1. 浪潮:市占率32%,政务云主力供应商
  2. 2. 超聚变:原华为服务器业务,运营商集采优势
  3. 3. 宁畅:定制化服务器占比超60%
  4. 4. H3C:紫光系,教育行业覆盖率第一
  5. 5. 联想:ThinkSystem系列冲击高端市场
  6. 6. 曙光:液冷技术领先,中科院背景加持
  7. 7. 长城:信创领域国家队


八、按指令集架构分类:生态博弈的关键

我们平时所说的xx架构的CPU其实指的是指令集架构,典型的复杂指令集x86架构代表品牌有Intel、AMD和海光等,而精简指令集的ARM架构代表品牌有ARM、飞腾、鲲鹏等;

x86 vs ARM技术对比:

维度x86(Intel/AMD)ARM(鲲鹏/飞腾)
指令集复杂度CISC复杂指令RISC精简指令
单核性能中等
生态成熟度完善(Windows/Linux)快速扩张(Android/统信)
功耗高(125W+)低(35W-55W)

未来趋势:2025年ARM服务器芯片出货量预计突破500万颗

九、按采购决策要素分类:企业选型的“购物攻略”

五大核心指标:

  1. 1. 性能:跑分软件(如SPECint)测出来的硬实力;
  2. 2. 兼容性:能否装Windows/Linux/国产系统;
  3. 3. 可靠性:MTBF(平均无故障时间)>20万小时才靠谱;
  4. 4. 能效比:PUE值<1.2才能拿政府补贴;
  5. 5. 服务:原厂工程师4小时内到场才安心。

决策模型:


结语:服务器选型需综合考虑性能、成本、生态、政策四维因素。建议企业建立TCO(总体拥有成本)计算公式:

TCO = (采购成本 × 1.5) + (5年电费 × 1.2) + (维保成本 × 0.8)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专业建议。使用本文提供的信息时,请自行判断并承担相应风险。

分享文章
合作伙伴

本站所有广告均是第三方投放,详情请查询本站用户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