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的出现对广告行业有什么影响?未来企业和品牌应该如何应用AI生成式广告?

AI技术是时代发展下的新生产力工具,未来只会越来越强,并渗透到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所以关键不是用不用,而是如何用好。
首先,要理性的看待AI的作用和局限性
AI只是一个新型的生产力工具,目前还不能完取代所有的工作。
说到AI广告,对品牌来说,最大利益点是“降本增效”,但如我之前所说的,如果只是看重这一点,很多时候只能起到“降本增笑”作用。
这两年,不论是平面广告还是视频,AI广告翻车的案例不胜枚举,手部变形、色调怪异、不复合常理等低级错误频出。
不少AI服务商的应对策略是,通过持续快速的生成大量的AI广告内容,以数量去覆盖这些有低级错误的内容。结果导致的就是我们现在没看到的这类广告越来越多,越来越无感。
所以,AI生成式广告在执行效率上的强大优势我们需要给予肯定,但是也要清楚明白AI在完全替代整个创意过程上依旧存在局限性。
其次,在广告创意创作过程中,核心还是人
品牌不能只是盯着AI“降本增效”这个点去看,而是应该把注意力放在传播内容表达和创意上。
AI只是实现品牌创意和传播的一个工具而已。
历史上,任何一种新型生产力工具的出现,“降本增效”只是其中一个基本的应该具备的优势而已。
就如,Ps等设计软件的出现,会比手绘广告时代的效率更高更快。数码相机的出现,会比传统的胶片时代效率更高成本更低。
但是,无论是那个时代,改变的只是生产力的工具,创意和内容生产的核心价值并没有改变。
这其中最大的价值始终在于:人!
同样都会设计软件操作的人,价值的差异主要是体现在个人的创作能力和审美水平。
在广告创意中对AI的使用,也是一样。
虽然AI生成技术简单高效,人人都可以操作。但出品结果的好坏,是由创作人员决定的。
创意人员的价值在AI时代,应该是被放大,而不是取代。
有原创手绘能力的人会设计软件,创作上如虎添翼。经验丰富的资深设计师掌握了AI,可以加速提升设计师的生产力和创意能力。掌握AI的策略人员,也可以通过AI辅助更快的厘清数据资料,发现品牌传播的核心洞察。
举个最近很火的例子:
这两天全运会的34颗番茄的出圈,我在网上看到创意代理公司Heaven & Hell的一个专访。里面提到,这个概念的最初是公司的美术Grunt想出来的,并用AI将想法表达快速出来。在创意通过后,再和一家知名的3D公司合作渲染深化,才得到我们现在看到的被刷屏的34颗番茄广告。

Grunt当时做的草图
图片来源:Heaven & Hell
另外在可口可乐案例2023经典的《Masterpiece》中,也已经成功展示了如何结合AI技术,创作出一个成功的宣传广告。
技术只是辅助,创意才是灵魂!
工具决定下限,人才决定上限!

那么,企业和品牌应该如何拥抱AI?
这个可以分不同类型出发:
- 如果你只是一个初创品牌,个体户没有请设计师的预算。那么就请无脑的拥抱AI,简单快速的可以从豆包开始,有进阶需求的可以考虑lovart,付出最大的成本就是时间和开会员的费用;
- 如果你是电商公司目前AI在这方面的辅助AI产品已经比较成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使用。AI在负责执行标准化广告素材延展这方面的工作效率飞快,但是需要配备有经验的设计师,负责出品审稿,发现不合理的地方及进行二次处理工作;
- 如果你是品牌公司那么无论是自组创意营销部门还是选择专业的代理公司,都请把注意力关注在出品的营销内容上,至于怎么操作,选择什么AI工具是执行层面的事情。但是公司依旧需要配备专业的审查人员对所有的出品内容进行审核,避免出现低级错误和风险;
- 如果你是广告创意公司那么掌握AI工具的使用只是基本。更重要的是需要了解不同AI工具的优劣性,清楚的了解不同的AI工具适合产生哪些方面类型的素材,对创意方案是否具备可落地性,以及素材版权的风险性等等。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专业建议。使用本文提供的信息时,请自行判断并承担相应风险。



